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小智1號”)
高溫下,“小智1號”“小智2號”“小智3號”三個機器人在施工現場忙碌著,它們不僅可以更加精準地進行操作,還可以無懼高溫不間斷作業——這是記者26日在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施工現場看到的。
“隨著建筑行業向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中應用廣泛。棬子樹村1、2組新建住宅及配套設施項目是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12個試點項目之一,也是四川省首批智能建造13個試點項目之一。”中國五冶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機器人現場“大展拳腳”
記者來到施工現場看到,3臺“上崗”的建筑機器人分別為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小智1號”)、履帶抹光機器人(“小智2號”)、四盤地面抹光機器人(“小智3號”)。
3個機器人交替施工,配合默契——
當混凝土澆筑到施工面上時,“小智1號”通過智能激光找平算法以及線控底盤施工技術,實現無人自主運動及高精平整施工。
在混凝土初凝后,“小智2號”通過巡航技術以及智能擺臂算法對地面進行提漿收面施工,“小智3號”則在混凝土終凝前對地面進行抹光。
“這幾款機器人可代替工人進行大面積持續作業,避免因高溫工人無法進場施工影響工期等不利情況發生。同時智能施工機器人在施工過后混凝土表面成形效果比人工作業更精確,一臺施工機器人可代替多個工人同時施工,同樣的施工時間下,作業面比人工更廣,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收益等優點。”項目技術主管胥秘告訴記者。
“黑科技”遠不止機器人
胥秘告訴記者,該項目三標段為智能建造實施區域,從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開展智能建造技術應用,以智能機器人多機應用和較全面物聯網檢測系統作為本項目智能建造實施特色。
“項目智能建造應用主要包含五部分,一是基于BIM探索建立貫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標準數據信息模型,打通從設計到施工到運維信息數據的傳遞;二是建立信息決策項目管控平臺,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業務管理,并基于智能算法實現對工程數據信息的分析、預警和輔助決策;三是建立泛感知的工程要素物聯信息檢測系統,獲取現場數據化信息;四是應用建造機器人,實現少人化施工,提高施工環境效益、施工質量和效率;五是基于五冶智能運維系統,建立針對小區的智慧運維方案。”他表示。
按照工期節點安排,首批混凝土類機器人6月26日進場施工,室內噴涂機器人、室內打磨機器人、ALC條板安裝機器人、智能施工電梯等智能硬件設施預計9月份進場。